首页 > 旅游新闻

宁夏说不尽的宁夏民俗风情 -

2014/5/26 17:01:36

  银川市是个多民族地区。除汉族外,还有回,满、蒙古.朝鲜等25个少数民族,他们占银川市总人口的28.37%。回族是银川市少数民族中的主体民族,约占全市总人口的26.89%。

  回族的宗教信仰

  回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真主。教民们一般须修念,礼、斋、课、朝功。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清真寺的主体建筑为礼拜大殿,也叫上殿,建在寺院的中轴线上,坐西面东,朝着圣地麦加的方向。作为宗教建筑,清真寺的总体风格庄严肃穆、宏伟典雅,但在具体构造上又各有千秋,丰富多彩。旧有的清真寺,大多是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高台基、歇山顶,回廊立柱,飞檐斗拱。近年来的新型建筑,不少是攒尖圆顶的阿拉伯风格,高高的邦克楼与望月楼遥相对峙,具有鲜明的伊斯兰教特色。银川境内现有450余座清真寺,像南关清真寺、纳家户清真寺,清真中寺等都是银川市著名的清真寺。

  节日习俗

  穆斯林有许多宗教性节日,其中以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最为著名。

  开斋节 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诸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节日期间穆斯林群众制作各种精美的油炸食品,亲友邻居互相登门祝福。信教群众这天都要沐浴净身,到清真寺礼拜,听阿訇讲经。为了庆贺回族这一传统节日,政府规定开斋节放假1天,

  古尔邦节 又称宰牲节,每年回历太阴年十二月十日举行。这一天,有经济能力的人家都要宰杀羊、牛、骆驼等,家家产户准备节日食品招待客人,馈赠亲友。信教群众沐浴礼拜。国务院规定回族职工干部放假1天,并对穆斯林群众节日期间宰杀食用的牛、羊免征屠宰税。

  圣纪节 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每年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举行。相传这一天既是伊斯兰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日,也是逝世日,故又称“圣忌”。这一天,穆斯林群众在清真寺集会,集体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生平事迹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宗教先知。

  升霄节 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之一。相传穆罕默德52岁的某晚由天使哲卜利勒陪同,乘飞马从麦加至耶路撒冷,在那里“登霄”遨游七重天,见过古代“先知”和“天堂”“火狱”,黎明重返麦加。此后,穆斯林视耶路撒冷为圣地,并以每年教历七月十七日为“升霄节”,夜间举行礼拜祈祷。

  服饰习俗

  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男子多戴白帽或黑帽,宗教人士和虔诚的信教者在礼拜或参加宗教活动时,则穿上长炮、长衫,妇女按教义要戴盖头,一般老年人为黑或白色,中年人多青色,姑娘多绿色。盖头颜色不同,但样式一致。

  饮食习俗

  回族主食与汉族基本相同,但在肉食方面有严格讲究,只吃由阿訇,满拉或有经学知识的人宰杀的反刍、食草动物和鸡、鸭、鹅等禽类的肉,严禁食用其他肉类及一切动物的血。回族忌烟酒,但有饮茶的习惯,并以盖碗茶最受欢迎,较名贵的为“八宝茶”,一般为红糖砖茶,白糖青茶和冰糖窝窝茶。节日食品中,回族的面食最具特色,油茶、麻花、馓子、丸子、花花等样式精巧,味道鲜美,俗称油香。此外,宁夏回民的涮羊肉、羊杂碎、小吃、酿皮、煎粉,粉汤饺子、炒糊饽等,都是味道绝佳的风味小吃。宁夏的清真厨师还在发扬回族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借鉴汉族及其他民族的烹调技术,创造了许多特色清真菜,如:枸杞鱼肚,糖醋黄河鲤鱼,四方发菜、炸羊尾等。

  卫生习俗

  回族是爱好洁净的民族,有讲究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的优良传统。穆斯林在礼拜前必须沐浴。沐浴分为“大净”“小净”,以保证身体洁净。洗手、脸惯用“汤瓶”,而极少用脸盆,认为盆里的水是“死水”,不干净。“汤瓶”最早由阿拉伯传人.据说早年从事饮食业的穆斯林,都有汤瓶供顾客吃饭前洗手用,后经几百年的演化,成为清真食品的标志。

  婚嫁习俗

  按伊斯兰教规定,男婚女嫁有4个条件:男女双方同意;双方父母同意;证婚人到场;有一定的聘金。婚礼中要写“依扎布”(婚书),念“尼卡哈”。按照回族的传统习俗,娶亲之前,男方除了送一般的聘礼(麦海勒)衣物外,还要送上几十个用彩纸包裹的礼品包,主要是一些茶、糖、核桃、葡萄干、枣子等饮茶物品,称为“封子”,同时要送上羯羊1~2只。结婚时,男女两家都要设宴待客,亲友送礼示贺。闹洞房时,只耍公婆不耍新人,以各色颜料涂抹公婆以图吉利。

  丧葬习俗

  回族称去世为“无常”“归真”,忌说“死”。“遗体”称“埋体”,送葬为“送埋体”。主张速葬,最长不超过3天,一般不过夜,以免尸体腐烂,回族不信风水地脉,只要平稳干燥的地方即可做墓地,实行土葬。亲人去世后头北面西安置在床上供人吊唁,但不送挽帐花圈,葬前在清真寺内净尸身(“厄苏里”)。穿尸衣(“可凡”),然后将尸体装入“塔布提”(清真寺设置运尸的木匣),抬至墓地安葬。墓穴挖好后举行站“折纳孜”(葬礼)仪式。由阿訇为亡人祈祷,并带领众人念“赞主词”。仪式后“埋体”头北面西置人墓室,封闭后垄土成鱼脊形墓顶。葬后还举行一些游坟念经等追悼活动,以寄托对亡人的哀思,

  回族文化

  回族先民来自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的许多民族,他们曾使用阿拉伯语,波斯语及突厥语等。随着在全国范围内回汉大杂居的局面形成,回族语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他们已经把汉语作为回回民族的共同语。但是,在回族语言中仍保留着为数不少的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这在穆斯林的日常交往、宗教生活乃至文学作品中几乎俯拾即是,像“色俩目(阿拉伯语)——平安”“主麻(阿拉伯语)——礼拜五”等等。这不仅反映了回族在语言上的一个特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使汉语更为丰富。

  回族文学源远流长、缤纷多彩。近些年来,先后编辑出版的《回族民间故事集》《回族民间叙事诗集》《回族民间文学史纲》《花儿美论》《六盘山花儿600首》等著作,充分展示了回族文学的魅力。在当代回族作家中,宁夏的王世肖、哈宽贵,马知遥,杨少青,保元璋等都有一定的影响。王世兴的长篇叙事诗《莲花滩》曾获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文学二等奖,另外,在搜集回族民间文学和文学评论者队伍中,丁一波,王正伟和杨继国、杨建国.何克俭等,成果丰硕,他们的作品曾在区内外多次获奖,为繁荣回族的文学事业作出了贡献。

  在宁夏和西北地区广为流传的“花儿”和口弦曲是颇具民族特色的回族民间文艺形式。“花儿”的题材多种多样,善歌者可以即兴创作演唱。近年来,自治区曾举办过几次盛大的“花儿”演唱会,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歌手。口弦也叫”口衔子”,是一种衔在嘴边弹奏的小乐器,有竹制的和铁制的两种。一般竹制的3寸多长,铁制的2寸多长,音调轻松悦耳,委婉动听,深受回族妇女喜爱。

  回族喜爱书画艺术,尤其喜欢阿拉伯语书法和花卉画,普通农民家里也大都要挂上一幅阿拉伯语中堂字画或花卉画。老阿訇穆易兰、回族学者刘景隆等的阿拉伯文书法挥洒自如,风格独特,深受穆斯林群众的喜爱。著名书法家刘正谦,回族女画家曾杏绯等都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书画家。

宁夏旅游预定
去宁夏旅游特价线路
宁夏相关资讯
免费通话 在线咨询 在线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