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7 17:50:00
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时,广东首个蚕桑丝织技艺研习基地在珠三角最后一家缫丝厂南海丝厂建成,并在7月开始正式接待研学团队。基地依托佛山历史悠久的蚕桑文化与南海丝厂传承的缫丝工艺,开设了八大教学课程,再现明清时代佛山“一艇生丝去,一艇白银回;广纱甲天下、丝绸誉神州”的盛景。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之一。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史料记载,北宋期间,南海县修筑了“桑园围”,说明了当时珠江三角洲的蚕桑生产已非常发达。明代佛山就成为广东最大的丝织业中心,到了清代道光年间最为鼎盛。佛山又以西樵的丝织业最具规模,在清代已经形成了产、供、销为一体的生产体系和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了广东省最著名的蚕桑之乡、丝绸重镇。
南海丝厂于1966年创建,是珠三角仅存的一家缫丝厂,它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桑蚕业的辉煌。南海丝厂先后荣获“广东省科学大会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科研奖项。如今,当新海上丝绸之路号角再次吹响,作为传统手工制造业,南海丝厂成为了珠三角蚕桑行业的活化石,是佛山市科协在工业企业中建立的第一个科普教育基地,也是广东省首家工业科普教育基地。
今年初,南海丝厂与相关文化传播、教育机构合作,首期投资300多万元建立研学基地,给中小学生提供本土传统文化与产业工艺学习研习场所,增强孩子的传统文化意识,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整个研学项目以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蚕桑丝织技艺,重现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盛景,复原珠三角最古老的纺纱织布工艺,传授珠三角桑基鱼塘与丝绸文化,学习中国传统丝织技艺为宗旨,以文化传承、研学教育、实践教育、传统民间工艺学习、自然科学教育、手工益智等为主线,建成了集文化传承、传统缫丝工艺展现、蚕桑丝织体验、蚕桑博物馆、亲子教育、学生研学、文化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现代研学旅游教育基地。
研学基地共开设了八大课程:养蚕喂蚕了解蚕宝宝的一生、蚕花制作、蚕茧公仔制作与涂鸦画画、蚕茧标本制作、纺纱缫丝、拓染扎染、织布、蚕茧开屏制作蚕茧帽子等。
中小学生来到南海丝厂,先参观丝厂的丝绸产品展览馆、缫丝博物馆、蚕丝被制作馆、混茧车间、选茧剥茧车间、煮茧车间、索理绪车间、缫丝车间、复摇车间及整理、检验、打包车间。了解佛山的蚕桑历史文化,学习剥茧抽丝的整个流程。
中小学生参观完后,就观看佛山蚕桑丝织历史文化纪录片,参加八大课程的学习与体验。通过学习与体验,知道了蚕40多天的生命历程,用普通的蚕茧制作出各种创意文化艺术品,用最古老的纺纱缫丝机癣茧变为丝,用最古老的织布机织布,用蚕茧制作出漂亮的蚕花。
据悉,南海丝厂的研学基地是广东首个蚕桑丝织技艺研学基地,作为广东省工业旅游定点单位、佛山市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佛山市缫丝传承技艺非遗传承所,拥有科普功能活动场所总面积8269.93平方米,展馆面积537.60平方米,岭南缫丝博物馆350平方米,研学场馆2000多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