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7 17:37:00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全国人大代表、湘绣非遗传承人成新湘提交了一份《关于设立国家“汉服日”的建议》议案。议案引发了热议。在广东,也有不少网友提出,全国设立汉服日,广东也可否设立香云纱日?
广东景美旅游策划营销机构创建人曾令华近年来一直在研究珠三角地区的蚕桑丝织业发展,并创立了蚕桑丝织文化研学线路,不断在做桑基鱼塘与蚕桑丝织的文化推广。他在新闻上看到成新湘提交的《关于设立国家“汉服日”的建议》后,也提出了广东是否可以考虑设立香云纱日,时间也选在三月,因为这个季节正是桑树吐芽结果生长,开始饲养蚕宝宝的季节。
就在3月6日,位于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单位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为广东目前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的桑基鱼塘区,西樵山南麓的渔耕粤韵旅游文化园,举行了今年桑果季的尝鲜活动,当天的活动仪式就举办了一场香云纱模特时装秀。
带着岭南春天烟雨的音乐缓缓响起,几名女子穿一袭香云纱旗袍,风过纱鸣,走过遥远的时光隧道,带着浸染岁月之美,从岭南的蒙蒙烟雨中款款走来,立即惊艳了台下观众的眼睛,聚焦了所有摄影师的镜头。在观众席的眼里,香云纱的美随着时间慢慢沉淀,珍藏了时光与文化的东方美学象征。
也在现场观看的曾令华当时就提出,广东可否考虑设立香云纱日?曾令华认为,香云纱是广东蚕桑丝织业发展的标志性产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广东地理标志的产品,也是广东历史悠久的丝绸面料之一。香云纱俗称茛绸、云纱,是用广东特色植物薯莨的汁水对桑蚕丝织物涂层、再用珠三角地区特有的含矿河涌塘泥覆盖、经日晒加工而成的一种昂贵纱绸制品。所以,广东也可以考虑设立香云纱日。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员的香云纱,拥有1700年历史,需要历经13项的纯手工工艺循环往复,匠人们每年仅有5个月可以生产香云纱,一匹香云纱制作耗时却长达一年。而制作出来的每一匹香云纱都是独一无二的。北宋沈括和明代李时珍都曾记述过薯莨的染色作用。
在位于岭南地区的佛山顺德、南海等地,气候温暖湿润。南风、薯莨、蚕丝、塘泥、河水、阳光在这里不期而遇,大自然的馈赠与匠人之心缔造了香云纱的温柔与坚韧。工匠们用纯朴的劳动一点点造出香云纱,归纳起来可分为:一浸二晒三过五洗六放。
香云纱历史悠久。据资料显示,明永乐年间广东就已用薯莨染整、晒制出土蚕丝织物,这就是广东特产莨绸的前身。清道光年间,南海开始织造土蚕丝平纹织物——绸,经晒莨染整后便是莨绸;清宣统元年佛山等地的莨绸远销欧美、印度、南洋等地。
民国初期,南海首创具有扭眼通花的桑蚕丝织物,小提花者称“帐纱”,大提花者称“云纱”,统称为“纱”,经晒莨后即为莨纱。明代永乐年间,广东莨纱已经出口到国外。从不少老旧照片中,我们可以见到宋庆龄、宋美龄、张爱玲等名人身着香云纱的倩影。
“莨纱绸”的生产发展,历史上的鼎盛期是20世纪20年代,当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的南海县西樵和顺德县的伦教,丝织厂多达数千家,多数丝织厂兼作晒莨,有丝织机3万余台,晒地500余场,从事丝织及晒莨的工人达三、四万人,年产“莨纱绸”200—250万匹。
上世纪四十年代,由于战乱与人造丝问世等原因,广东丝绸业大受重创,制作复杂的香云纱也日渐凋零。在上世纪90年代却濒临失传,后继无人。繁复的工艺和特殊的质感成就了香云纱的珍稀地位。2008年6月,香云纱染整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人也需要一身地域与文化代表性的服饰,大体符合广东式的古典审美,来标记广东人的身份。香云纱的独特韵味和内在价值,就具备了这个价值。经过设计师的设计,寻找到传统东方美学与广东传统服饰的交融,设计出的新款香云纱服饰就会成为珍藏珠三角蚕宝时光与丝绸文化的东方美学象征。
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广东的大街小巷,年轻人对香云纱的热爱与日俱增,穿香云纱又成为一种风潮,大街小巷、公园景区,总能看到束发盘髻、衣袂飘飘的香云纱小姐姐,还有穿着香云纱长衫、拿着蒲扇的小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