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7 17:37:00
孕育蚕桑经济、滋养岭南文化的佛山桑园围,在去年12月成功入选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就是这个文化品牌,让位于西樵山下的佛山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成为了春季研学热门地,学生们来到园区了解蚕桑围的历史文化,参加珠三角最古老的捕鱼方式,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与产业发展的辉煌历史。
借助获得国家农业文化遗产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文化品牌之机,佛山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今年春季推出了桑基鱼塘文化与渔耕体验为主题的研学线路,受到了学校与研学机构的热捧。
桑基鱼塘是珠三角地区最早的农业生态循环模式,“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茧缫丝、蚕沙养鱼、鱼粪肥桑”的生态系统一直成为的三角人致富之宝,珠江三角洲有句渔谚说“桑茂、蚕壮、鱼肥大,塘肥、基好、蚕茧多”。
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建于西樵山下,依托珠三角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蚕桑文化,以岭南水乡自然风光为景观,还原珠三角水乡桑基鱼塘生态模式,复原了渔耕文化与习俗,推出了主题研学活动。
3月14日,参加研学的学生们来到渔耕文化园,游览桑基鱼塘美景,了解珠三角最古老的生态农业模式的循环原理,参观西樵乡村振兴展馆,参观农具与渔具展馆,在蚕房了解蚕的一生,亲手喂养蚕宝宝。在科普大鱼缸了解鱼的种类、生活习性等知识。
在园区的捕鱼乐园里,学生们先开始学习与体验珠三角古老的地笼起鱼与搬鱼方式,了解远古时期,珠三角先人如何利用工具向大自然获取生存资源,让人类能够通过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实现生生不息的繁衍与进化。
在体验完这两种捕鱼方式后,学生们开始自制钓鱼杆与捕鱼环保神器捕鱼。环保神器是由平时装水装油的塑料桶制作而成,通过这个课程让学生懂得塑料对于地球、水域,还有水生动植物的危害,倡导少使用塑料产品。
广东蚕桑丝织文化技艺研学基地相关负责人谈到,渔耕文化是沿海和水乡地区特有的文化形态,是渔猎文化和农耕文化相互整合的产物。珠三角的渔耕文化与基塘农作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中国农业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目前关于渔耕文化的研究甚少,对渔耕文化研学旅游开发方面也不多。而桑基鱼塘与渔耕的研学主题刚好弥补了这个不足。
渔樵耕读是中国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珠三角传统捕鱼习俗慢慢远离了人们的视线,有的几乎陷入了失传的境地。这些林林总总的捕鱼方法,看似简单、粗陋,但往里深究,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是先人们在生活中摸索并形成的独特渔猎文化,值得后人传承下去。渔耕粤韵文化园推出渔耕研学主题已经从旅游意义上升到研学与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