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7 17:35:00
提起南粤关卡,广东人第一时间想到南粤雄关梅关。在粤北莽莽群山中,在历史风云变幻,朝代更迭中,岭南除了梅关,还有鲜为人知的阳山关。今年来,阳山区域标志景区神峰关就开辟了阳山关古驿道,在给游客提供徒步运动的同时,探秘阳山关的历史文化与传说故事。
神峰关阳山古驿道位于景区蜂蛹石林与神笔仙洞之间的山上。山口是嶙峋的怪石,给入口增添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一条小径沿山势蜿蜒向前,如同当年阳山关的古驿道,雄关直上岭云孤,驿路梅花岁月徂。无人机镜头下,古驿道直插莽莽群山,一道通南北,一关守岭南。
据《阳山县志载》,阳山之名,源于秦末于此设立阳山关。汉破南越后设县,以关名县,故曰“阳山”。因而,阳山关就是阳山历史文化的源头。与其他历史元素联系在一起,阳山也就有了“战国侯邑,秦关汉县,韩愈贬地,明代铁都”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史记南越尉佗传》记载,尉佗檄阳山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元和志》故关在县西北四十里茂溪口,当骑田岭路。先秦之前,此地原没有道路,秦朝开辟了“新道”。秦代在洭水沿线尝设湟溪、阳山、洭口三关,赵佗割据时曾派军守阳山关(今广东阳山县北骑田岭口),防汉军南下,被西汉伏波将军路博德攻破。
古阳山关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历史已经远去,古迹已经桑田,众说纷纭。史志有多种说法,今人也有多种猜测。由于阳山关的设置年代距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且阳山建制沿革多次变动,县治也几经迁徙,始终是各说各的理,并没有为史界认可。有的认为在今天阳山县小江镇黄牛滩村对面的李屋围自然村上侧的连江(汉称洭水、浛水)边上。(秦汉史证》第二辑余天炽的《广东秦关考订》)认为:“阳山关即湟溪关”;《阳山县志》民国版、新修《阳山县志》认为:“阳山关”在“(阳山)县西北四十里茂溪口”;唐《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九认为:“阳山关”在“(阳山)县北,当骑田岭路;《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一)为为:“阳山关在(阳山)县东北十二里铜锣寨岭(顺治《阳山县志》卷十四)。”
更多的现代人考察认为骑田岭道是连接阳山关的古驿道,骑田岭道自湖南衡阳沿耒水上溯,经秦耒阳县,至郴县(今湖南省郴州);由郴县转旱路,西南行,经兰山县,南至汉桂阳县(今广东连州市);或南下坪石,再西南行,经星子也可至广东连县。这段陆路没有崇山峻岭,进入广东连州后,可利用洭水(今连江)、北江水路直下广州。
由于阳山关所属连江水道一路,地理位置优越,因此便成为秦入粤五条新道中最重要的一条,也是最短、最快捷的一条,更是最繁忙的一条。它把中原和江南一批又一批南迁客迎进关内,送入南越,又把一波又一波中原先进思想、技术和文化传播到当时还比较愚昧落后的百越南蛮之地,大大地促进了岭南的开化、开发和开放。阳山关,它又是祖国统一历史上岭南岭北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对我国的统一、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由此,荒蛮的南越揭开了历史的新一页。
阳山关作为军事设施,为战时保卫南越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阳山关作为平时的交通设施,为商旅通行和运输作出了重大贡献。阳山关,这个构成古代南越国历史第一页的永久记忆,它不只是连着连江,连着北江,而且连着珠江;它不只是属于阳山,属于清远,而且也属于岭南,属于中国。它是珠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厚的人文价值。
神峰关的古驿道就是依托阳山关的历史文化开发的南粤古道体验项目。古道由古石板建成,路面整齐地铺着古石板,道旁是繁茂的灌木丛,两侧山崖树木葱茏,层峦叠翠。踏着古驿道仿佛看到了昔日阳山关的热闹与繁华,穿越到“秦戍五岭”的时代。古驿道是旅游+康养的最好项目,是最适合游客徒步、运动、健身、康养的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