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7 17:34:00
提起南粤关卡,广东人第一时间想到南粤雄关梅关。在粤北莽莽群山中,在历史风云变幻,朝代更迭中,岭南除了梅关,还有鲜为人知的阳山关。阳山神峰关景区复原了阳山关的历史文化,再现秦汉时代岭南与北方融合的故事,成为了探寻阳山关秘密的一个文化洼地。秦朝时,连州属湖南长沙管辖,汉代才属广东,阳山关是当时湖南与广东的郡界。
在神峰关景区的神笔仙洞门口,建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古城墙,还有锋火台、瞭望台,是长城的仿制板,被游客称为“小长城”。这段“小长城”连通了神笔仙洞与地心探险、漂流三个景点。
小长城与长城的尺寸大抵一致,仿古砖城墙长满青苔,攀生着各处藤蔓,更显岁月沧桑。站在正方形的锋火台上可以瞭望四周,仿佛可以看到当年南越国的士兵在台上站岗。台阶式的栈道蜿蜒伸向远方,走在路上,仿佛听到了当年阳山古驿道战马的嘶叫。
神峰关还建有阳山古驿道,入口怪石嶙峋,增添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一条小径沿山势蜿蜒向前,如同当年阳山关的古驿道,雄关直上岭云孤,一道通南北,一关守岭南。
神峰关景区建设小长城与古驿道的目的是再现阳山关那段历史,抚摸阳山关的沧桑,重现阳山古驿道当年的繁华,揭开鲜为人知的阳山关秘密。据《阳山县志载》,阳山之名,源于秦末于此设立阳山关。汉破南越后设县,以关名县,故曰“阳山”。阳山也就有了“战国侯邑,秦关汉县,韩愈贬地,明代铁都”得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秦代在洭水沿线尝设湟溪、阳山、洭口三关,赵佗割据时曾派军守阳山关(今广东阳山县北骑田岭口),防汉军南下,被西汉伏波将军路博德攻破。
秦始皇平南越后,为了防范岭南势力搞割据,采用“犬牙镶入”的郡界划分法划分行政区域。于是,把岭南桂阳地(今连县)划归长沙,成为控制南越闹分裂的一个重要据点,从而形成一条不以南岭山脊为界的犬牙交错的郡界,也就是超越五岭镶入岭南的行政区划。当时,桂阳地区归湖南长沙管辖,阳山地区归番禺管辖。
这条郡界,基本上一直沿袭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元鼎平定南越后,桂阳郡(从汉文帝后元七年,长沙王无后,国除,桂阳郡已改隶汉中央)政区有较大调整,桂阳郡增加了岭南的曲江、浈阳、阳山、含洭、始安诸县地。秦时开通的湖南经连县过阳山的古道,自唐朝张九龄开通梅关以后就不再使用了。
也就是说,在秦朝的时候,连州属于长沙郡,是不折不扣的湖南人。汉代后才属广东,属桂阳郡管辖。阳山关是当时湖南与广东的郡界。唐张九龄开通梅关古道后,南北交流,商贸客往均改道粤赣交界的梅关,阳山关与古驿道慢慢就荒废了。
历史上,阳山关所属连江水道一路,地理位置优越,因此便成为秦入粤五条新道中最重要的一条,也是最短、最快捷的一条,更是最繁忙的一条。它把中原和江南一批又一批南迁客迎进关内,送入南越,又把一波又一波中原先进思想、技术和文化传播到当时还比较愚昧落后的百越南蛮之地,大大地促进了岭南的开化、开发和开放。
阳山关作为军事设施,为战时保卫南越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汉中央与南越的往来交通要道,均以桂阳——阳山关——番禺一路为最关紧要和便捷。”如此说来,阳山关连江一路,算是当年的“国道”了。
秦二世时,北方陈胜、吴广发动了反秦暴政的农民战争,接着各地旧贵族、旧官吏也纷纷打出反秦的旗帜,中原群雄四起,战火连天。南海尉任嚣曾“欲兴兵绝新道”自立,并劝勉当时龙川令赵佗,嘱咐他封锁五岭关隘,聚兵自守待变。赵佗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命令各地守关将士断绝关内外交通,既避免了中原战乱的波及,又防止了各部首领的互相攻掠,安定了社会秩序,保证了南越国的安全,为南越国赢得了和平发展的环境。阳山关,是南越国西北的门户。